9月27日晚,连云港体育中心涌入三万余名观众,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,“苏超”联赛迎来关键一战。主场作战的连云港队不负众望,1:0力克镇江队,锁定八强席位。沸腾的看台上,一群手持道具、挥舞旗帜、用不同语言高呼加油的外籍球迷格外引人注目——来自哈萨克斯坦、韩国、加拿大、巴基斯坦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他们,与本地市民共同见证这场激动人心的胜利,也折射出连云港日益浓厚的国际色彩。
对许多在连工作、学习的外籍人士而言,足球不仅是竞技,更是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纽带。来自老挝的留学生希帕宁已是第三年在连云港生活,作为校队主力,他认为“绿茵场是最好的交流平台”:“在这里,我们因同一份热爱相聚,国籍并不重要。”来自多哥的李杰和尼泊尔的怀悦也通过参加本地足球、羽毛球活动,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。“他们带我去盐河巷吃海鲜,去民主路老街感受历史,让我真正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,”怀悦说。
为进一步促进外籍人士从“做客”到“当家”的转变,连云港积极搭建“外籍人士In港城”中外文化交流平台。市立东方医院的巴基斯坦籍医学生顾海涛曾参与城市宣传片拍摄,他表示:“能以这种方式向世界展示连云港的友好,我非常自豪。”在参与连云港国际护士节文化活动,也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医疗人才的重视,“我计划毕业后留在连云港发展,这里的医疗环境和科研支持很有吸引力。”
开放包容的环境,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与城市品质的提升。韩国大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东铉称赞连云港的“高效服务”与区位优势:“项目实现‘当年签约、当年开工’,这样的‘连云港速度’增强了我们的投资信心。”重山风力设备公司总经理田柳则表示,企业自2006年落户连云港片区以来,已深度融入全球风电产业链,并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应用,“这里不仅是生产基地,更是创新协同的高地。”
城市温度的提升,同样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。核电专家鲁萨尔金·德米特里在连云港工作生活八年,亲历了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公共服务的升级,并于近年获颁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。“这座城市尊重专业人才,也为家庭提供了安心宜居的环境,”他说。而对老挝留学生希帕宁来说,连云港的凉皮凉面和花果山、连岛的风景一样令人难忘:“山海之间的自然之美和市井烟火气,构成了我心中独特的连云港印象。”
当赛事终场哨声响起,看台上的欢呼汇聚成共同的声浪。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“新市民”,正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连云港的建设与发展,他们不仅是城市国际化的见证者,更是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上这座港口城市发展的共建者。一场足球赛,映照出一座城向外张开双臂的宽度,也书写着山海之间连通世界的温度与速度。
(礼宾新闻处供稿)
图片及信息来源:连云港发布、市立东方医院
- 主办单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办公室电话:0518-85815445 传真:0518-85804216 网站地图
- 市纪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 电话:0518-85812072 举报平台 网站标识码:3207000071
- 苏ICP备2023017687号
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67号
